目前,產能過剩在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等傳統建材行業尤為突出已是眾所周知,工業結構亟須調整。
當前,我國的環境約束日益強化。為綜合防治大氣污染,水泥、平板玻璃、建筑衛生陶瓷等行業必須加大環境治理投入力度,加快治理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粉塵等主要污染物,削減排放總量,特別是位于環境敏感地區的企業,運營成本勢必會增加。
水泥是建材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最大的子行業,由于供大于求,今年上半年,水泥行業在利潤率下降的同時,應收賬達721億元,同比增長22%;負債率61%,同比提高0.7個百分點。跟蹤的重點水泥企業庫存量為2775萬噸,同比增加0.28%,經營壓力增大。跟蹤發現,上半年新投產水泥熟料生產線32條,新增熟料產能3800萬噸,盡管產量較快增長,但產能過剩矛盾仍難以緩解。
另外,我國建材工業的結構調整亟待有力支撐。低消耗和低排放的綠色建材、非金屬礦深加工、無機非金屬新材料和生產性服務業不僅是建材工業轉型升級的方向和抓手,還是建材工業降低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物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及削減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的途徑,亟待上下游協同聯動,加快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和新裝備的開發,制定新產品標準和應用規范,加大推廣應用力度,擴大這些產業的規模,提高這些產業在建材工業中的占比,推動并支撐建材工業進行結構調整。